編按: 買房焦慮 是越來越多年輕人共同的煩惱!畢竟買房好貴,但不買房感覺又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成功。也因此越來越多人陷入這種兩難的困境。本篇文章將告訴大家如何理性評估該不該買房?以及如何克服買房的心理障礙!
過年期間,我看到網路上一些梗圖,談的是如何應對長輩們的逼問,譬如說,賺多少錢啊?什麼時候生小孩啊?有沒有買房等等的問題。怎麼樣機智的回答是一回事,但很多時候,出社會十年以上的同學們如果過年開同學會,其實也很難不討論到買房的事。尤其我們身邊的人大多是上班族,收入相對穩定,但成長率也很容易預測,爆發成長的可能性相對低。所以大家對新年的新希望都是希望加薪升職,希望透過收入提升來完成未來的理財目標,也就是等存夠錢了再買房。但問題在於上班族們可能忽略了開發其他可能的資源,如果可以提早規劃買房,他們就能夠戰勝其他 80% 的上班族。也就是說,我認為上班族應該至少花 30% ~ 50% 的精力來規劃買房,具體該怎麼做呢?還是你本身其實是有買房焦慮的呢?我們今天來談談這個題目。
兩條收入來源:工作和買房
可能我周圍的朋友年紀都有一點了吧!有時候吃飯時就會聊到,「如果不上班了,要幹嘛?」現場總是一陣沉默。不是尷尬的沉默而是嚴肅的沉默。確實,大多數人上班上了一輩子,他們的收入管道就是單一的薪資收入。如果他們沒有辦法升職加薪,那他們就沒有第二個收入來源,當他們不上班了,他們的人生也就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,也就可能會陷入迷茫的狀態。
如果時間可以倒流,回到剛出社會的時候,小資們一開始就應該設定兩條收入來源:工作和買房,將自己的 50% 精力投入到工作上,用來實現升職加薪。還需要將剩餘的 50% 精力用於,找到儘快存到頭期款來獲取房地產的機會。這個時候,上班就是為了存頭期款買房、還房貸,而房子一方面有增值的機會,又能帶來安全感。我們也有更好的動力去工作、提升技能,並且有更好的社交圈,這反過來也會輔助薪資收入的提升,甚至會有更多人生改變的可能性。
延伸閱讀>>>
第二條收入的來源,去送外賣,或是股票或金融投資可能是你最容易想到的,但其實還有其他可以嘗試的,例如說寫作、自媒體、協助記帳、做網拍等等。某些你有興趣的工作甚至可能會變成你人生的第二條路。其實,我也做過網拍,賣過精油跟化妝品,顯然我不是很會做生意,也不太懂得控制進貨的成本,甚至不懂得拍照,談到做生意或許你比我有天份,說不定你可以試試。
學會運用槓桿,買房不是夢
許多人習慣於「一手交錢一手交貨」。總覺得,借錢就是欠人家的,心裡不踏實。或者認為以後要繳房貸,等於是要當屋奴當三十年。當然這樣想本身也沒什麼錯, 另一方面,你也可以換個角度想,學會運用槓桿原理,你將有機會重新打開認識世界的大門。怎麼說呢?
簡單來說買房的槓桿就是:經由小比例自備款,撬動大比例房貸。例如,你要買一間 25 坪的房子,每坪是 20 萬元。如果是全額現金的話,我們需要準備 500 萬元。但如果運用槓桿的話,你可以選擇自備 20% ,向銀行貸款 80% ,這樣一來你只需要 100 萬元就能買到 500 萬元的房子。當然槓桿的作用還體現在房子漲價的效益。舉例來說,如果 5 年後房價漲到到一坪 30 萬,你的房子就值 750 萬元。 5 年 250 萬元收益, 100 萬元本金,總報酬率是 250% (暫不計房貸利息),年平均報酬率是 50% 。這就是槓桿的威力。
買房的心理障礙
但你身邊也不乏有些朋友似乎想買房,卻怎麼也沒買成,倒底是什麼因素阻礙他們呢?歸結起來有三個主要障礙:
1. 第一個心理障礙是:一步到位
有一次,有位同事在臉書上寫說:「如果他想搞爛自己的情緒,那最快的方式就是去看房子,越看越火大」。對他來說,買房就要地點要好以後上班才方便,要有三房以後有小孩才夠住、要有電梯以後老了才不用爬樓梯,要有管理員以後收包裹才方便、想要一步到位的滿足這些「以後」的心態,讓很多買房者遲遲下不了買房的決心,或者買了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房子,不論是哪種情況都讓買房變得痛苦不堪。當然,臉書上的「好朋友」,就會跟你說,「再等等啊」,「現在太貴了」之類的。對這些想要一步到位的人來說,這種「再等等」的心態只會使自己離買房的目標越來越遠。因為,房價一直在漲,你的薪水上漲速度永遠也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。
2. 第二個心理障礙是:太過完美主義
大部分能夠買得起房的人,應該工作都不錯,生活水平以及眼光都很高。因此,他們在買房這件事上,也延續了職場上的一貫作風,也就是要買一棟完美的房子。首先地段一定要很好,三面採光格局方正,生活機能要完善,附近不要有檳榔攤。完美主義的買房者即便看了再多的房子,無論選擇哪一間,總會讓他們留有「遺憾」。
因此,對擁有「完美主義」特質的買房者來說,需要明白的是,買房子首先要解決的是自己以及家人居住的問題,讓家庭有安全感、歸屬感。「地段、環境、可及性」三者同時滿足的難度很高,必須排出優先順序。
3. 第三個心理障礙是:差不多就好
為什麼買房會有這種「差不多就好」的心理障礙呢?因為買房子不容易,看房子也不輕鬆。看房過程有無數的糾結、無奈跟心酸。過程中的疲憊和打擊,很容易令人自暴自棄,產生「差不多就好」的心態,而忘記自己的初心,我到底為什麼要買房。因陋就簡,或是在時間壓力下急就章的結果很可能是買錯房,將因此付出很大的代價。畢竟,這可能是我們人生最大的一筆投資,人生很難得有多少次買房的機會。看房的過程中多點耐心、多點投入,將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潛在收穫,甚至可能讓我們走上財務自由之路。當然這個過程很辛苦,但是請堅持自己的初心。
書中曾經提到:窮人為錢工作,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!我們都想擁有投入少、風險低、收益高、回報快的投資。但是每種投資方法都有其優勢和劣勢,能不能短期高回報其實有很多運氣的成分。就像龜兔賽跑一樣,兔子因為太過自信而容易被短期的勝利衝昏頭,而烏龜雖然跑得慢,但每一步都謹慎小心、穩紮穩打,最終反而能取得勝利。所謂烏龜投資法,就是選擇能活得久、活得穩的投資方法。撇開幾年前, ,買房子,是標準的烏龜投資法。多數我們的父執輩,對於投資理財並不在行,甚至不懂得買股票,但是他們願意把資金放在房地產上,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,土地以及房地產的價格也隨之上漲,自然也就收穫了滿滿的財富。
結論
如果,你對買房還有疑慮,我還要再請你特別留意,房地產是一個政府透過財政政策向一般民眾做「轉移支付」的工具,不持有房地產,你就無法享有這個優惠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舉例來說,我們原本以為南港是工業區,都是大貨車在進出以及破舊的廠區。然而,當政府的資金進駐,開發南港軟體園區,發展「 」,完成高鐵、捷運軌道建設,這些上兆的資金,其實某種程度將財富轉移給了南港地區土地的持有人,因為建設逐漸完善,土地以及房地產的價格也就水漲船高。這個過程並不存在「官商勾結」或是「圖利財團」,而是城市發展的需要。但最主要受惠的,並非租房子的人,或是在南港工作的人,而是在南港的地主或是房屋的屋主。
也因此,在過去我們學經濟學的人是無法理解「打房」的效益的,經濟學認為打房基本上是無效的。但透過稅制壓制囤房,則可能是必要之惡,不能讓這個轉移支付通通都落在原本就有錢的人身上,而是要透過壓制囤房,讓更多的小烏龜們能夠分享國家經濟建設的成果,這個是我最近看房子的心得。
你買房了嗎?當時你跨過了哪一個心理障礙才順利找到房子?如果還沒買到,你覺得是哪個障礙影響了你?跟大家聊聊。
《 》授權轉載
【延伸閱讀】
留言列表